- 宗教事務條例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宗教工作 ——《宗教事務條例》修訂答記者問
- 學誠:宗教中國化需重構具中國文化底蘊的宗教教義體系
- 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 學習貫徹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
-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 關于在全國佛教界繼續大力開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倡議書
- 國家宗教事務局關于進一步推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觀工作的通知
- 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國宗教旅游場所燃香活動的意見
- 關于貫徹實施《燃香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等3項國家標準的通知
- 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
- 俞正聲與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迎春座談
- 《人民日報》——王作安: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行動指南
- 王作安:重視宗教文化建設 樹立宗教良好形象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念佛法門是個易行難信的法門
念佛法門是個易行難信的法門,尤其是對知識分子來說,說是西方有個極樂凈土,念佛可以往生西方,脫離輪回,驟聽之下,頗難使人接受。然這種不能接受,是我們拘于成見,妄測圣境,并不是沒有這個極樂世界,或釋迦世尊是以方便說法的。
佛經里告訴我們,我們要證實一件事情的真實性,可以依照三個標準來衡量,這三個標準是現量、比量、圣教量。
量是量度,如秤之于輕重,尺之于長短,我們親眼看見的事實,對于它,存在毫不懷疑的,叫做現量,現量具有現在、現有、現露三義,不須推測判斷,能直覺親證到這種境界的。例如我面前有一張桌子,我手中有一冊書等。但有些事,我們雖沒有親眼看見,然根據常識的推測判斷,也可相信它的真實性的,叫做比量。例如望見炊煙之處知其下必有火。在室內聞馬達聲知有汽車經過,這些都是用比量判斷的。
但在現量比量之外,尚有很多事情,我們既不能目擊其存在,又不能以常識經驗來判斷的,那么我們就應該相信圣教量。
圣是圣人,教是教法,因圣人文教而知的事物,叫圣教量。史書所載古時有文武周公孔孟,對這些人物我們雖未目睹,但卻應信其存在。科學家說地球是圓的,月球較地球為小,對這兩個星球的大小我們雖未能親自比較一下,但因相信科學家不會謊言欺眾,所以也就相信這種結論。釋迦牟尼世尊,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佛說妄語是基本五戒之一,豈有佛人妄語,而自己先以妄語造出一個極樂世界來?
西方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親眼所見,親口所說,在凈土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中,反復宣示出阿彌陀佛的愿力,極樂凈土的因果,以及念佛求生西方的方法,佛的一切經,皆是真理,我們若對佛的經教深信不疑,自然就相信西方凈土的真實性了。
上一頁:佛與佛教徒是師生關系 |
下一頁:佛教起源于印度 |